Call me : 0731-89565698
打工人的健康情况越来越糟了。《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中指出,上海白领体检异常比达98.75%,也就是说,每100个上海白领中,不到两个人是全健康的。
同时我们又常看到这些现象:熬夜青年入睡前来一粒褪黑素;爱美女生囤货葡萄籽片;健身人士人手一桶蛋白粉......各类营养补充剂已经成为了打工人心中的“救命稻草”。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以“群体”为目标的公共营养已无法完全满足消费需求,而以“个体”健康状态为着眼点的“精准营养”毫无疑问是强有力的健康解决方案。
精准营养学VS传统营养学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有3亿人存在因营养结构失衡引起的营养不良问题。长期的营养结构失衡可能引发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营养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体的生存期,营养不良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三大死亡原因。 “原来,我们长期盲目地吃营养素,一吃什么就全民吃什么,不管你到底缺不缺,要不要补,这样对你是不是一定有好处呢?”解放军301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认为,传统“补身”的观念有很大弊端,让营养素在健康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与简单粗暴的传统“补身”相对应的,是通过基因的测定与分析,基于基因组和微生物组等大数据,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的精准营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国民健康理念由“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精准医学”的重点也将聚焦于“精准营养”。 “精准营养”=“个性化营养” 它是建立在营养基因组学为理论,配合问卷调研、体检、基因检测或症状型方法,发现个体在营养元素吸收利用能力方面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元素平衡。换句话说,精准营养就是为客户量身打造的个性化营养建议。 中国团队对于精准营养贡献 2021年7月13日,西湖大学郑钜圣课题组(博士后马越、付元庆,2019级博士生田韵仪,郑钜圣)在具有百年历史的经典营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发表了关于个性化营养干预的最新成果,该研究首次将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 trial)的设计应用于精准营养领域,重点在个体水平揭示了不同宏量营养素比例的饮食对不同个体所产生的个性化的餐后血糖反应,并通过贝叶斯后验概率分析模型分别鉴别出对高碳水饮食敏感和对高脂肪饮食敏感的个体。该项研究开启了营养干预的新模式,对指导个体对膳食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定制,TA是不是你的菜? 目前定制营养的基本流程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解决方案。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同方案的体验差异主要体现在于品牌的数据收集技术与能够提供的产品。 (1) 先填写关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问卷,因每个人所生活饮食习惯都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促使每个人摄入量的营养含量不同,需通过问卷的形式先初步进行分析。 (2)进行基因检验。采集用户唾液检验,唾沫检测分析结果可以直观、精确地反应消费者的营养状况。 (3)基因检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分析出消费者所需要的营养补充剂。营养包直接寄到家。而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二次唾液分析,直观体现产品带来的营养改善。 目前的定制营养行业,仅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用户信息的品牌占多数。可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仅仅通过填写个人情况调查,其实并不能全面分析的消费者的身体情况,所谓的数据来源更不从谈起。 所以,通过基因检测+调查问卷+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对于自身营养的评定,从而更好达到营养均衡。 参考文献: [1]《2019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 [2]Zheng J S . Individual Postprandial Glycemic Responses to Diet in N-of-1 Trials: Westlake N-of-1 Trials for Macronutrient Intake (WE-MACNUTR)[J].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Nutrition, 2021(Supplement_2):Supplement_2.
最新防癌抗癌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