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就像悬在癌症患者头上的“利剑”。以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为例,即使是早期且经过5年内分泌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在停药后的5~20年之间,仍存在10~41%的复发风险。乳腺癌是5年生存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雌激素受体阳性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几乎可以这样说,患者在医院完成手术、化疗等药物治疗和放疗等常规治疗出院后,才是面对健康挑战时决定胜负的开始——如何重建机体自愈力成为预防复发或实现与癌长期共存的关键(见下图)。
自愈力恢复图经常有患者问,癌症是不是有个“5年坎儿”?如何才能避免癌症复发?
其实医学上并没有“癌症5年是个坎儿”这种说法。
我们知道,经过癌症治疗后,最容易复发是在前两三年,所以前两三年复查频率也比较高,通常是三四个月或半月复查一次,如果过了五年没有复发,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复查也基本可以一次一次。
所以医学上有个“五年生存率”的说法,通常把五年生存率大致相当于是临床治愈率(并不完全等同)。
什么是复发转移?为什么会复发转移?
癌症复发,指癌症在经过治疗或手术之后,癌细胞又在相同部位重新生长的情况。而癌症转移,则是指癌细胞从原本的生长部位脱落,通过局部扩散、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等方式,向周围或远处扩散、定植以及增殖,最终成为同源的新病灶的过程。
癌症复发的原因,最主要是癌细胞清除得不彻底。如果手术时切除不彻底,或者已经有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循环当中、术后又未进行处理,那么即使是切除了病灶,癌症也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复发转移。
当然,如果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出现了新的病灶,且经过检测发现新的癌细胞的特质或原发部位,与之前所患的癌症完全不同,那就属于第二原发肿瘤。不同于复发,二次肿瘤是患者第二次罹患了全新的癌症,采用的治疗方式会截然不同,预防方式也完全不一样。
病人主观上的症状表现要消失,比如没有疼痛了,没有咳嗽了,没有腹胀了……原来由癌症引起的症状没有了。如果他还有某种症状,要去判断是不是癌症引起的,如果不是癌症引起的,而是其他原因,比如肺癌早期做了手术后,他有胃炎胃溃疡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不适症状,这个跟他原先的那个肺癌完全无关,不能说他还有症状,这一点大家要清楚。查体通过视诊触诊听诊等发现的,比如看到和摸到包块,看到皮肤的黄染(黄疸),这些当然也都要消失。同样要注意的是,这是指他那个癌症有关的,如果他另有其他疾病引起的体征,比如一个乳期肺癌病人做了手术后,肿块已经看不到摸不到了,但同时有皮下脂肪瘤,这完全跟乳腺癌无关的另一回事。当然,在随访过程中如果新发现皮下结节包块等,要去排除是不是乳腺癌皮下转移的可能。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病人治疗后会有一些并发症或后遗症。比如乳腺癌根治术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加上放疗导致这一侧的淋巴回流障碍导致上肢浮肿,有时经过处理也无法完全恢复,可能会一直存在,这不是癌症本身引起的,而是治疗相关的,不影响寿命,跟癌症本身也已经无关,那么这种当然不能认为肿瘤还存在。三、“是否能化验到肿瘤”,即相关化验检查是否都正常所有跟他所患癌症有关的化验检查指标都要正常,特别是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比如,卵巢癌治疗后CA125要正常,结直肠癌治疗后CEA要降为正常。只要是跟他这个癌症有关的指标,都得降为正常。但要注意,有时这些指标不是治疗后马上就降为正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个下降的过程。但必须最终要降为正常,而且不能时间太久,比如手术后都半年了肿瘤标志物还是很高,那要引起注意。四、“是否查到肿瘤”,即影像检查和内镜检查有没有肿瘤影像检查主要是指CT,磁共振、B超、普通X线、ECT、PET-CT等;内镜检查,是指胃镜、肠镜、气管镜、鼻咽镜、阴道镜宫腔镜等。也就是说,这些检查都没有肿瘤存在的证据了。不过对于淋巴结病灶,并不强求一定要完全消失,只要大小降至1厘米以下就可以,因为超过1厘米的淋巴结不一定就是淋巴结肿瘤性病灶,而1厘米以下的淋巴结也可能是肿瘤性病灶,所以并不是完全以大小来论,要综合来分析判断。随访五年后如果没有复发,可以算是基本安全了。如果随访十年没有复发,就更没问题了,太低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随访五年甚或十年一直保持“无瘤”状态没有复发,这个时候可以说癌症治愈了。比如戒烟限酒,远离街头垃圾食品,饮食要均衡多样化,食材要尽量新鲜,适量运动,维持合适的体重,勿肥胖超重,少熬夜、调整身心,保持健康良好心态,别整日心态不平衡,懂得知足懂得感恩,心态自然平和,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减压等等。规范的治疗才能将复发概率降到最低,否则复发是必然的,所以,一定要选对医院选对科室选对医生,然后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好医生也需要患者和家属配合度好,依从性好,否则效果大打折扣。治疗全部结束后,仍然必须要定期找主管医生随访复查。癌症经过首次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复发,肿瘤复发并不意味着就治疗无望,有相当部分的患者通过再次积极的治疗,仍有可能长期存活甚至争取治愈。所以,一定要重视随诊检查,早发现复发,治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