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me : 0731-89565698
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下称“《指南》)。按照新《指南》,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毫米汞柱)。对此,我们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额外关注。
01
1)高血压定义: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SBP(收缩压)≥140mmHg和/或DBP(舒张压)≥90mmHg下调至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
2)高血压分级:推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和2级(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
3)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a)高危患者: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者,或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b)非高危患者: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02
1)建议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2)对于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3)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4)对于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降低(HFrEF)以及射血分数保留(HFpEF)的心衰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5)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6)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a)65~79岁,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b)≥80岁,建议首先将SBP降至<14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mmHg;
7)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急性期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8)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未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建议SBP≥220mmHg和/或DBP≥120mmHg启动降压治疗;b)拟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建议在治疗前控制血压≤185/110mmHg;
9)对于高血压合并病情稳定的卒中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以预防卒中复发;
10)对于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a)尿蛋白<300mg/d,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如能耐受SBP可进一步降至120mmHg;b)尿蛋白≤300mg/d的CKD非透析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40/90mmHg,如能耐受,SBP可进一步降低至130mmHg。
03
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图1)。
图1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
04
1)降压药物启动时机:a)高危患者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b)非高危患者进行3-6个月生活方法干预,若SBP≥130mmHg或DBP≥80mmHg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2)无临床合并症高血压患者,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拮抗剂(CCB)和利尿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a)有心绞痛症状,药物推荐首选β受体阻滞剂和CCB;b)有心肌梗死病史,降压药物推荐首选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
4)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a)HFrEF,推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替代ACEI/ARB作为首选用药;b)HFpEF,ARNI/ARB/ACEI均可作为首选用药;
5)高血压合并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推荐ACEI、利尿剂或ACEI+利尿剂进行降压治疗,若以上药物不适用或效果不佳,可选用CCB或ARB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6)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首选ACEI/ARB控制血压;
7)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不管有无微量蛋白尿及蛋白尿,均可以优先选择推荐ACEI/ARB作为首选降压药物;
8)联合治疗:a)对血压≥140/90mmHg的高血压患者,推荐初始联合降压药物治疗;b)对需要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建议优先选用单片复方制剂(SPC);c)SPC的选择,建议优先选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CCB或RASI+利尿剂组合。
05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不能耐受降压药物治疗、临床特征符合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高血压患者,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可以作为一种降低血压的策略。
06
1)对于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4周内实现血压达标;
2)建议进行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刚开始服药或调整药物后2~4周(根据病情)进行随访,至血压达标;
3)经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达标的患者可考虑每3个月随访1次。
07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美国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血压≥130/80mmHg,取代了之前的140/90mmHg。今年最新发布的欧洲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将高血压界定为130/80mmHg以上。
换言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开始认可130/80mmHg这一高血压新标准。
几年前,由国外机构主导的国际双盲临床试验曾将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另一组把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结果发现,后一组的高血压患者遭受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的风险相对更小,因此推动了国际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调整。
不过,出于慎重的态度,以及对药物治疗、服务成本的考量,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而是在之后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补充提示了这一情况,即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把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可能对减少脑血管病、心肌梗死等情况更有利。
此次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改动,是建立在国际研究和后续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对于此前已经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医生还是建议,以最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目标积极治疗,对应地可能要增加药物,通过运动、饮食等多方面调控。如果没有其他疾病(如肾功能不好等)或出现不适,老年患者也应以130/80mmHg为目标调控血压,因为血压降低并不会导致脑缺血。
目前,国内患有高血压的年轻患者非常多,与此关联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缺乏运动、大量饮酒,饮食不健康、肥胖等。
其中,肥胖人群容易患有睡眠呼吸暂停,这一病症也与高血压相关。超重或肥胖者,如通过管好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用3-6个月把体重下降10%,血压、血糖、甘油三酯和脂肪肝会全面好转。
而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疾病也会导致血压大起大落,这种情况下的血压不平稳,无法单靠吃降压药解决,还需要通过调控情绪“治本”。
对于血压值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间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建议不一定马上用药,而是采用有效控制高血压的五大处方,即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精神、心理、睡眠处方,戒烟限酒处方。
07
本次《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以临床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只针对最重要的、对临床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以及最有争议的问题形成推荐意见,与既往传统指南在格式和内容上有所区别。
此外,新指南对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分层以及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时机均进行了重新定义,与以往的指南推荐有较大的更新,对目前的临床诊疗惯性和常规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挑战,临床医生应对新指南尽快熟悉和掌握、并付诸实践。
最新防癌抗癌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