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me : 0731-89565698
当听到反季节蔬菜这五个字的时候,大多数人是拒绝的。
因为论语里说:“不时,不食。”意为吃东西要讲究食物与时令的一致。
长期以来,这一观点也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但是嘴上说拒绝,身体却很诚实,拿起筷子时,一点也不带犹豫的。
吃饱喝足了之后,还是会担心。那么,“应季”和“反季”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反季节蔬菜」指那些在传统收获季节以外的时间,仍然坚持活跃在市场上的蔬菜。
比如番茄、茄子、黄瓜、辣椒这些喜欢温暖气候的蔬菜,原本只能在夏秋季节上市,但现在却到处可见。
它们实现这种手法的手段就三种:
它们实现这种手法的手段就三种:
1
异地种植
在某地「反季」的蔬菜,在另一个地方可能是应季的。
比如冬天的时候,北方的蔬菜几乎都过时了,而在广东海南等地方可以应季而生。
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能力把它们运到北方,变成了北方乡亲们眼中的反季蔬菜。
2
长期保存
在以前,北方的乡亲们会提前存储好收获的大葱、大白菜等,到了冬天再拿出来吃。
随着果蔬保鲜技术的进步,许多水果甚至可以保存到全年供应,许多蔬菜的保存期也大大延长。
这也是反季节蔬菜。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3
大棚种植
其实,植物生长和季节关系不大,只要是生长环境符合那个季节特有的光照、空气、水、温度和肥料等条件,就可以健康生长。
通过制造一个大棚来模拟植物生长的所需环境,植物就能朝着咱们的需求去生长。
首先,我们来说农药。
其实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为了去除病菌和害虫,使用农药是很正常的行为,应季蔬菜的生长也需要农药的帮助。
当前,国家允许在果蔬上使用的农药都是经过安全评估的,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药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对于农药残留问题,所施用农药的种类、用量,以及降解时间长短(指末次施用农药到上市售卖的时间)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打上“反季”标签就等同于农药残留。
其次则是“激素催熟”。
虽然生活中很多人谈激素即负面,但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只对植物有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对人体则没有影响。
目前被允许广泛使用的植物激素都满足无毒、低毒的要求,一点点量就可以起到作用,使用后自动降解,残留量很低。
应季蔬菜一样可能使用植物激素,因此,反季蔬菜即使正常使用植物激素也可放心吃。
植物激素种类有生长素、脱落酸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等
应季蔬菜和反季蔬菜口感与营养价值是否有差异呢?
决定蔬菜口感的要素是蔬菜中糖类成分(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和风味成分,而这些成分的形成除了与品种有关外,还与与光照和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中糖类成分及风味成分的积累。
从消费者的口感反馈来看,露地种植的应季蔬菜口感似乎更好,如番茄、黄瓜等适合生吃的蔬菜以及辣椒、芹菜等,因为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处于更为优越的光照和热量环境。
而反季蔬菜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因其生长方式而打折扣,部分营养成分甚至可能优于应季蔬菜。
当蔬菜生长过程温度较低,那么自身保护机制会促使其生成更多的维生素C和酚类物质。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虽然有人工调节手段,但其生长过程的温度整体低于应季蔬菜,部分处于低温胁迫状态,因此同应季露地种植蔬菜相比,大棚蔬菜中维生素C和酚类物质的含量不一定低,甚至可能更高。
总而言之,反季蔬菜的出现打破了蔬菜顺时而生,人们依时而食的习惯。
交通的发达与保鲜技术的进步为人们带来了其他地区的所谓反季蔬菜。大棚这一新型的种植技术,则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合适的光照、气温、水源、土壤。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季节,反季蔬菜的出现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既丰富人们的餐桌,也提供了更多的营养来源。
最新防癌抗癌知识科普